《百名党员说》|王吉法:敢于拼搏,才能展翅翱


1986年出生,江苏徐州人

王吉法_副本.jpg2010年东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2012年加入南京常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担任公司研发部经理。

      拥有一颗不甘平凡的

转瞬间,已经入职快十年了。”谈起工作,王吉法十分感慨。虽然现在的他在常格科技担任研发部经理,但是刚毕业的那会儿,他可还没有想好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学刚毕业,我入职的是常发集团研究院,也是国内知名企业,但是那时候的工作每天都是在实验室里待着,很少接触外界,工作长时间没有变化。”很长一个阶段,王吉法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今后要走什么方向。“在研究院工作了差不多两年,整体的工作节奏有点慢,基本可以预见到未来几年都会是这个状态,我想挑战一下自己,将所学专业与市场进行契合,去拼搏一把。”于是,王吉法毅然决然的辞去了实验室的工作,选择了常格科技,决意与它共同成长。

初出茅庐的他,就有着一股不甘平凡,勇于拼搏的精神,每当王吉法有瓶颈期,或者迷茫无措的时候,这股精神就会激励着他,不断勇往直前。“真正的危险从来不在于冒险和挑战,而是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只有勇敢拼搏,才能不断成长。”王吉法认真的说。

用实力为研发出谋划策

2-210ZZ923292W.jpg

加入常格科技后,王吉法积极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带头仔细梳理企业的市场定位。公司初始的研发思路并不明确,且研发路径相对单一,仅仅是把精力放在单一产品的开发上,开发周期就需要二十个月,等产品研发出来以后才能再进行下一个产品的研发,工作进展比较缓慢。

王吉法担任研发部经理后,结合自身自动化专业的背景,组织团队做了详实的调研,提出将5G、智慧物联和建筑能耗管理全面无线链接作为公司未来五年的研发方向,这一想法不仅改变了公司之前产品研发路径单一、研发不成体系的局面,还对企业未来的研发方向做了详细的规划,推进了企业研发工作的系统性实施。在王吉法的的带领下,研发部完成了无线物联网感知层产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三次迭代。

提起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一次项目,王吉法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它承载着中国航天梦,必须要保证万无一失。”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为确保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保障设备、系统零故障,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相关系统、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改造。接到相关任务后,常格科技第一时间组织党员突击队,由王吉法和王恩杰两位同志牵头组成技术骨干小组,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系统进行仔细摸排、逐项深化、严格论证,确保方案合理可靠。项目严格贯彻国家“自主可控 ”战略目标,采用国产大型控制器及国产操作系统,同时结合自主研发的模拟控制单元、无线控制单元,实现信息数据链接地勤网络信息中心,完成多位监管。在系统测试阶段,机器需要连续72小时运行,王吉法作为技术骨干,需要密切关注机器运行,一刻也不能松懈。

酒泉.jpg

能参与神舟十二发射任务,对王吉法来说是莫大的肯定,但同时也是一种激励。“这只是暂时的高光时刻,以后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工作来夯实这个成果,一句话总结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奋斗

吉法能拥有一股勇于拼搏的精神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基层工作者,小的时候,家里随处可见的《毛泽东选集》、《党章》、《党史》等红色书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9年,在大学三年级,他凭着坚定的信念以及自身优异的成绩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王吉法说,“神州十二号顺利发射的那一刻,大家都问我是否觉得很自豪,能参与如此光荣的任务,自豪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以及对我国航天梦的自信!”

作为一名“江北人”,王吉法对江北新区的变化感慨万千,“我一直住着这边,自从江北新区成立以后,这里的变化真的日新月异,最明显的就是越来越有活力了,周边的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越来越多,而且周边的环境、生活设施都完善了很多,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智能制造园区十分关注我们企业发展以及企业党建与文化建设,感谢园区领导在我们执行任务期间的关怀”。下一阶段的保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王吉法坚定地告诉我们,他要继续努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沿着现在的起点冲刺更高的成绩,为实现国产化替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目光所及皆是美意;脚下有路,行囊有梦,踏足之处均是坦途。王吉法用他奋勇拼搏、不惧困难的精神,彰显了榜样的力量。未来王吉法将带动企业,立足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的目标,持续提升创新研发能力,不负新时代新使命。